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桂林魯家村:地方智慧及專業者參與的經驗 (二)劉育珊、古燕秋、陳慧蓉、涂振源、廖宜霈

二、投緣魯家村

城鄉基金會與桂林魯家村的緣分是有一段過程的。先簡述計劃背後的大環境,中國因快速發展和積極對外開放,導致農村變遷與城鄉差距等問題逐漸浮上檯面,「農村」成了中國近年重要的國家議題。而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北京中國城市設計規畫研究院(以下簡稱中規院)正在進行桂林市的總體規畫,不免也面臨農村的發展困境。桂林已被列為經典旅遊城市,觀光是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因此如何能整體結合觀光與農村的議題,成了規畫的關鍵。

中規院過去稍有知悉台大城鄉基金會參與台灣農村改造的方式,希望請城鄉基金會到桂林,提出對農村不一樣的意見與做法,於是本委託案因應而生。而就在工作正式展開後,才發現桂林本身正在進行「兩江四湖」工程,2004年已經完成第一期規畫案,目前正在著手第二期規畫,並希望在本年底發包。於是,桂林市政府、中規院與我方決定將研究的範圍縮小至桃花江畔,並且挑幾個農村作為示範性農村,最後選擇聚焦在魯家村。
關於魯家村,過去也有幾個相關的計畫。由於村民認為現居地長期來有交通不便、居住面積過小等問題,而有另尋適合地點,以遷村來總體解決的構想;另一方面,因應未來桃花江流域的旅遊開發與投資,在居民想法裡,魯家舊村雖不符合居住要求,卻極適合做為村內觀光旅遊產業的經營空間。如果遷村定案,則居民便以新村為生活居住區,舊村便成為農家樂、旅遊住宿等產業發展區,每戶都可做為門面經營。因此在此構想下出現了《橋頭村委魯家村改造規劃》,選定山邊祖墳附近的土地為遷村預定地,並進行了舊村改造規劃。

雖然這短時間形成的規劃案並無實現,卻給魯家村村民的居住空間及生活條件一種變更的可能性,而同時桂林的觀光發展持續蓬勃,魯家村再度列入被規劃的範圍。

而之前提到兩江四湖第一期工程,便是牽涉到2004年12月完成的《桂林市桃花江渡假區概念性規劃》,結合「兩江四湖」環成水系改造工程的實施,提出開發桃花江渡假區的構想,力圖將城區和城郊的渡假區景點以「水」為主線達成一體的旅遊網絡系統,豐富桂林觀光旅遊的產品與功能。此規劃總面積為1188公頃,由桂林規劃城市西外環路分為南北兩大部分。南面以西山公園為中心,北面以蘆笛公園為中心,分為七大功能分區:休閒療養區、田園風光區、民俗文化區、中心服務區、水鄉文化區、娛樂活動區、主體綠化區。其中魯家村的分區定位在「水鄉文化區」。此區強調的特色是保存較好的民居套院、敞朗的曬場面向田園水面,具有古樸的村寨風貌,規劃中更建議對各農村進行適度改造,一方面保持原有風貌,一方面改善村震基礎設施,保留魚塘水面的相互連接,另打通連接芳蓮池,營造「山環水繞」、「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氛圍。

而正在進行的兩江四湖二期工程也不免提到了魯家村。桃花江是桂林市僅次於離江的第二條旅遊黃金水道,其水上遊覽便是「兩江四湖」二期工程的開發重點。此工程目地為將桃花江的水體在市區與離江連為一體,並與目前已形成中心城環城水系一道,構成完整的「兩江四湖」環城水系格局,串連桃花江沿岸的景區公園,創造水上飄和風景遊覽相結合的旅遊內容。而魯家村正位於疏通河道與原本桃花江河道的交界處,加上原本豐富的水鄉文化特質,是規劃中遊船碼頭的選擇地點,因此一旦計畫實施,將對魯家村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尤甚者便是預計今年(2009)年底就要發包的拆壩工程。

桂林市規畫研究院(以下簡稱桂規院)對此兩江四湖工程有諸多的質疑,藉著這次我們到現地的機會,與我們密切互動及討論。2009年4月由劉可強老師、陳育貞老師及李慈潁專案負責人率隊第一次拜訪,停留四天,同年6月底再招募五位城鄉所碩士生再次造訪,並在魯家村中召開多次討論、一次工作坊及一次村民大會;歸台後進行幾月的發展後,預計10月第三度造訪,並提出規劃報告書;另外,工作團隊也正在籌劃10月底或11月初再訪桂林,此趟重點為回到魯家村,將規劃案細部內容回饋給村民,進行討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