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教師動態 黃麗玲 A. 個人經歷與近年從事活動



我在2002年夏天取得了台大城鄉所的博士學位。之後在銘傳大學建築系,以及媒體空間設計研究所任教,教授包括「全球化與城市發展」、「建築理論」、「規劃與設計理論」等課程。2007年秋季,我回到母校,台大城鄉所任教。在城鄉所已開設課程則包括「規劃與設計理論」、「環境規劃實習」、「亞洲城市的全球化」、「社區營造:理論、實踐與評論」、「全球化、都市性與日常生活」「宜居城市研究」等。我的研究興趣主要可以歸類為:「社區規劃」、「都市政策」、「全球化與都市區域發展」等。而過去幾年主要的研究方向則大致區分為以下三類,

一、 我長期致力的研究主題是台灣的都市區域空間之分析、以及市民社會動員對於都市發展的影響。首先,我關注台北市都市與區域形式變遷,研究興趣包括台北市從殖民時期以來的都市化過程,以及在晚進全球化影響下,台北鉅型都會區的崛起以及區域內的空間分工。然而,相較於這些巨觀的空間政治經濟學的分析,我更關心市民社會在這樣的空間變遷下所扮演的角色。例如,我曾對一九九0年台北市的參與式規劃的興起脈絡,進行了研究。另外,我也曾發表對青田街的居民保存與都市宜居性為主題的論文。

二、 近三年,我開始嘗試另一研究取向:全球化與都市移民的課題,並作了相關論文發表。我考察了婚姻移民以及移工在台灣的狀況,特別是台灣在經濟與人口轉型的全球化過程中,如何與東南亞、中國的移民網絡相連結。我關注的是這個連結中的封閉的國族國家與公民權的課題,以及移民與移工如何有接近城市公共空間的權利,也就是去探問全球城市如何能夠是一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享公民權的寰宇城市(cosmopolis)。

三、 我最新兩年的研究興趣則延伸到其他亞洲城市的都市變遷以及市民社會的反應。目前幾年先以越南的城市化為觀察對象。已發表的成果包括越南胡志明市新市區的研究,正在進行中的國科會研究計畫則包括了河內新市區的擴張,以及河內的公共空間私有化等主題。

另外,去年三月,在城鄉所,我向所上申請並經由所務會議通過而成立了「全球化城市研究中心」。不稱為「全球城市」,而以「全球化城市」命名,意味著我認為大多數的城市,不管是以積極或帶有排拒的方式,均已身涉全球化過程中。而為了要與「全球城市」範型下所引起的排行榜效應作區分,「全球化城市」的研究應著重在城市以何種方式回應全球化,而非以一種普遍性的模型來檢視城市發展的軌跡。同時我認為,就如同在地化與全球化是一種關連反應,反全球化的行動本身往往也是全球化的一種表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