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教師動態 陳良治 A. 個人經歷與近年從事活動

回台灣才二年多,我仍是學術圈新人並正在努力學習當中,在這篇短文中,就向大家簡單介紹我的背景及回台後的工作及研究內容。

在大學及研究所接受了六年的都市規劃教育,退伍後,我進入中央的公部門規劃單位服務。在這段期間,我參與了一些台灣重要的空間規劃及政策擬訂案件(如新竹科學園區計畫檢討、高鐵特定區計畫、國土計畫法等),也隨著實務經驗增加,我逐漸意識到規劃專業在台灣這個政治經濟環境下發展的困境,並產生強烈的無力感。而此無力感極大部分來自於個人的專業素養並不足以理解近來政治及經濟與空間發展互動關係的劇烈變化,進而給適切的政策及規劃應變。由於身為公部門規劃師多年累積的挫折經驗,我開始有進修博士學位轉入學術界的想法。於是在2002年,我決定中止七年的公職生涯赴美攻讀博士。基於個人的背景及研究興趣,我進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都市及區域規劃學系(Department of City and Regional Planning),並主要進行區域經濟發展(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方面領域的研究。

我在2007年底取得博士學位返台後,即進入位於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內的國科會社會科學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並從2008年8月開始應聘至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擔任助理教授。在北大都研任教期間,我教授的課程分為二大部分。除了個人的研究專長部分,如都市及區域經濟發展及新興工業化國家產業升級外,我也負責了北大都研所二門都市計畫方面的基礎課程:規劃理論及都市計畫法規。在這二門課,除了協助學生建立對規劃的基本認識,我花了較多時間在與學生討論規劃在實務可能面臨的困境(dilemma),並嘗試一同思索在此情境下規劃師該如何自處並發揮所長。只是最後發現,我們談了比較多規劃或規劃師的困境,至於該怎麼改善,似乎較欠缺具體或有效的建議(我也因此還滿擔心學生修完這些課之後就都想轉行了)。

2009年8月開始,我離開台北大學來到了台大城鄉所任教。在教學部分,除了延續關於區域經濟發展的課程外,我也參與了研一實習的授課。這個部份,對我個人來說則是極大的挑戰。雖然帶實習課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陌生,但對城鄉所實習課之真實案例及參與式設計(規劃)的實際操作方式,我仍有許多不熟悉也還在努力儘快進入狀況。另外,關於城鄉所強調的所謂”專業通才”教育,我必須承認,這是另外一個我可能需要再花時間去暸解的理念。不論如何,城鄉所似乎在走一條極為獨特的建築及規劃人才的教育訓練之路,我希望能幫上忙。

談完我的教學經驗,接著是關於我的研究。我的研究領域主要在區域經濟發展,目前更著重在探討新興工業化(newly industrializing countries)國家(特別是台灣)中低科技業(low- and medium-technology industries)的產業發展及升級。我的博士論文選定了台灣的工具機產業為研究對象,藉著探討台灣工具機產業的發展,瞭解新興工業化國家產業升級過程背後的影響因素及機制。在此一論文研究中,我主要透過產業群聚(industrial cluster)、技術學習及國家角色等三個面向,解釋台灣的工具機產業如何從後進者(latecomer)晉升至目前全球工具機產業中極具競爭力的地位,並能持續朝向由先進國家如日本、德國、美國等所掌控的技術及市場前沿(technology and market frontiers)前進。而這些研究成果已陸續發表在Research Policy (2009)、Geojournal (forthcoming)等著名的國際期刊上。

從今年(2009)8月開始,我得到了國科會計畫二年的經費補助,讓我得以延伸我的博士論文研究,繼續從事我對台灣工具機產業發展及升級的探討。在這個研究案中,我將探討台灣工具機產業群聚所發生在群聚內、群聚間及群聚外之在地再鑲嵌(加強在台投資)、跨群聚連結(與台灣其他高科技產業群聚的互動)及跨界移殖(在中國建構生產系統)等三個現象。我期待這個研究成果能有助我們對產業群聚發展的暸解,尤其是在面臨競爭環境快速變遷的情勢下,開發中國家的產業群聚及其成員如何因應以維持及升級其競爭力,以及產業群聚演化的過程。

除了對工具機產業群聚的研究外,我也開始拓展我的產業關注面向至其他中低科技業。例如,我目前正和一群澳洲及歐洲的學者合作出版一本以中低科技業的技術移轉及散佈為主題的書藉(預計明年出版)。我們想強調的是,當全世界都將眼光放在所謂的高科技業,如IT或Bio-tech,並視其為國家及區域發展的唯一重要產業,同時並把高科技業的發展模式套用在所有產業上,這樣的思考及作法是有問題的。因為每種產業都有其在人類生活改善上的重要意義,且各有其獨特的技術根基、演化途徑及發展的制度環境。只是,我們對這些中低科技業的暸解著實有限。我在這本書的文章即以台灣為例,討論為什麼東亞後進國家的高科技業能在短期內趕上先進國,但在中低科技部門則顯得較為吃力。我同時也分析了台灣的中低科技產業幾種取得先進技術的各種管道,而其中有許多是與較為人熟知的高科技業極為不同的。

對以上課程及研究內容有興趣的同學,歡迎來找我討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