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桂林魯家村:地方智慧及專業者參與的經驗 (六)劉育珊、古燕秋、陳慧蓉、涂振源、廖宜霈

六、幕後花絮

(一) 身在桂林

1.桂山桂水首遇在黑夜

六月二十九日傍晚六點五十五到達桂林兩江機場,檢疫、入境、領行李,手續辦一辦後天已黑一半,中規院的人來接我們,用一台小麵包車駛過桂林市街。隱約中我看見了傳說中喀斯特地形,一座座尖起的山丘就出現在城市周遭,立在建築物旁,看起來像是在偽裝,燕秋說山長成這樣感覺很奇怪,我覺得也挺奇怪的,但因為天黑,實在無法多看到甚麼,就等天亮吧,我期待桂林山水甲天下展現在眼前。


2.初識魯家村

六月三十日,到達桂林的第二天。中午,我終於來到最近一直只聞其聲,不見真人的實習基地─魯家村。我沿著彎曲的壩步行,耳中聽到桃花江水沖刷石壩的聲音,遠處碧綠的樹林及山脈,這個地方讓我有從城市來到鄉村的樸實感覺。在石壩遠處,我已經看見村民捲著褲管,雙腳浸在江水旁洗滌衣物,他們與水的關係顯得如此親近與和諧。桂林院為我們在魯家村準備一間工作室,那是一家農家樂(餐館)在三樓的空間,一個很棒的工作空間,我們可以在室內眺望遠方翠綠的稻田,偶爾一陣涼風輕撫在臉上,也替我們吹走一室的潮濕和悶熱。

這次的實習課是我從來都沒有機會體驗的生活。在魯家村的日子,常常需要走田梗路,而我從小到大走在田梗的經驗少得可憐。在探勘田地期間,除了我的鞋子沾滿泥巴,感覺天氣太悶熱外,我對田裡有感覺的事務並不多。平常在村裡看見雞隻四處「飛動」,滿地的雞糞,農舍的凌亂與黑暗的生活環境,讓我覺得很不習慣。我心想自己真的具有農村規劃與發展的興趣嗎?如果我沒有融入這個農村的環境,是否就是一種錯誤?我也反省自己在田調的過程中,常常不自覺帶著城市人、規劃者的優越心態,覺得自己是來「幫助」村民(天曉得,我們真有此能耐?!),這真是要不得的態度,應該要謙卑的多學習,盡量不打擾村民生活作為原則。

3.雲端上的桂林

我提前於七月八日離開桂林,獨自一人坐在飛機上,心裡相當不捨,頭過窗戶我趕在飛上雲端錢給與桂林山水最後一撇,來此地十日,就今天的天氣最好,偏偏此刻我正要離去。沒想到令人驚訝的是,當桂林山水才剛消逝在雲幕底下時,我卻又見雲端起伏,流動浮雲,桂林山水宛如再度浮現眼前,我不禁提筆寫下:「翼踏霓雲滾滾散,似見山水峰峰白;桂林千景猶未去,魯家百畫憶湧來。」才離開沒多久,我卻好想念。


(二) 工作軼事

1.鬼打牆插播演藝版

我們的工作除了魯家村的在地調研外,回飯店剩下的時間都在腦力激盪,陳老師通常會先拋磚引玉,接著就放我們自己討論,於是五個人就會進入鬼打牆模式,討論到嘴斜了、腦歪了、身體也趴了;而為了降低自體免疫力,我們也懂得給自己消遣時間,增加抵抗力,於是出現所謂「演藝版狀態」,東拉西扯、胡說八道,有時候還能增加生活常識喔!

台聯酒店一樓的茶餐廳是我們最重要的場所,也是腦細胞主要的葬身之地,有時候陳老師跟慈穎也會加入討論行列,我們稱這個為「集體反芻」,但從本質判斷,根本只是「集體鬼打牆」的美稱而已。

2.飛地的輿論

吃飯時間大概是唯一可以聚在一起,又可以跳脫工作狀態中的時候了,漁是餐桌上的話題就天南地北了。

七月二日晚餐我們到正陽步行街的「湯城」用餐,飯後有人聊到了「中國式台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句話,引發陳老師回憶小時候有學校老師消失的事件,於是開始講述白色恐怖時代的故事,這是在中國的領土上的膽大作為啊!

七月三日中午我們在台聯飯店的港式飲茶吃飯,這次聊天主軸換到我們五個人身上了,老劉問我們對實習課的安排有什麼看法,以及操作過程是怎麼與組員相處與工作;既然身處在離台北千里外的桂林,靠著小古一句:「沒關係,這裡是『飛地』,什麼都可以說」,我們便七嘴八舌地把一年來的心得都分享了。

3.工作坊主持人的產生

桂林有一道名菜,叫做五穀豐收。顧名思義它是一個擺滿地瓜、芋頭、花生、荸薺與花生的蒸籠,端上餐桌的時候,總是冒著熱呼呼的白煙。陳老師很愛惜食物,每當這道菜吃不完,就會打包起來,說讓我們當早餐。但是桂林有太多好吃的特色早餐,我們總是想嘗鮮,因此五穀豐收就被帶到魯家村的工作基地,希望有機會讓它發揮一點功用。

這天是青年工作坊的前一天,我們正在討論活動的細節。談到主持人人選時,眾人都覺得小古最合適,但是小古並不想屈服在多數暴力之下。瞥見桌上的五穀豐收,她靈光一現,提議我們猜袋中的花生是奇數還是偶數,猜中的當主持人。慧蓉與育珊猜奇數,阿涂與小古猜偶數。大家邊笑邊看宜霈開票,結果是32顆,阿涂與小古順利進入荸薺總決賽!小古說:「奇數。」,阿涂說:「那我就偶數吧!」忍著滑稽,眾人盯著宜霈穿梭在袋子與桌面的手,齊聲數著「一…二…三…四…五…六…七!」「沒了!真的沒了嗎?」小古大叫。見到這個結果,眾人真是笑到眼淚都擠出來了。
這就是我們充滿歡樂與當地特色的推舉方式。

4.子夜桂林市區

七月一日晚上我們在桂規院跟中規院的人開會交流,散會時已經半夜十二點了。對我們這群「讀書十二點才開始」的研究生來說,會關心的就是子夜的桂林還有甚麼呢?桂規院外的整條巷子二樓以上全部熄了燈,一樓也只有兩家店面還亮著,一家水果店和一家米粉店,我覺得桂林米粉的地位大概就等於永和的永和豆漿吧!

5.活躍的老師們

桂林實習課是劉可強老師及城鄉基金會的陳育貞老師負責帶隊。他們在桂林帶領我們如何探勘基地、進行社區訪問、策劃工作坊、蒐集各項資料、和有關單位溝通。我很佩服兩位老師對規劃工作的熱誠和認真的態度。每次我們到田地、山坳坳勘查時,他們都走在最前面,總是細心發現一些看似「普通」、「日常」的事件,並刺激同學,甚至是村長重新思考。例如:劉老師發現荒廢的水井,其實以前是魯家村和另一個村子用來發豆芽和洗衣服的空間,但後來卻無人使用。當初我看到長滿野草的水井空間時,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在老師的啟發後,才知道那是村民特殊的生活地景。有一次,兩位老師獨自視察山坳坳,結果劉老師小心摔到水溝裡,陳老師則是被蚊蟲叮到滿身包,但兩人回到來卻很興奮的告訴我們他們發現那個空間的什麼事。從他們身上,我看到規劃者對工作的熱誠和責任。

 


6.老劉名言錄

1).桂規院負責跟我們一起調研行動的是兩位女生,一個叫王穎、另一個叫倪敏,有一天在車上大家聊起了名字字數的問題,就在大家熱烈討論著大陸人名字簡短有力時,坐在前座的老劉突然轉頭說:「妳好,我叫劉強。」

2).有一天我們在聊到城鄉所的老師們時,玉珊說:「我以前的老師說劉可強是所上最高大的老師!」乍聽這句話的老劉猛然到退了一步,相當震驚得說:「怎麼會這樣?」冷靜了一會兒又說:「城鄉所也太悲哀了吧!」

(三) 魯家村百態

1.農村不一定貧窮

我在觀察魯家村民的生活空間時,發現農民不如我想像中的貧窮,他們家也有電腦、液晶電視、冰箱、洗衣機等現代化家電。後來中國一位規劃者朋友和我說,北方偏遠地方的農民才是真正的貧窮,這些靠近南方和都市的村子其實是相對的富足。我想起兩年前到山西的情況,那確實是很貧瘠的黃土地,比起我今天在魯家村看到的農家樂,是不可相提而論。中國幅員廣大,城鄉情況和我所知道的其他地方(台灣、馬來西亞)有很大的差別。這讓我反省每次的調查、規劃工作,專業者應該要在事前做很多預備工作,這樣才能更加貼近基地的真實狀況,減少「出錯」的機會。

2.記憶力超強的村長

在十七天的實習日子中,有許多讓人難忘的記憶。魯家村長陽桂生是其中一個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他是一位盡責的村長,我們在村子期間,他帶我們探勘環境,解答我們對魯家村的各項疑問。村長恐怕真的是一台「人腦計算機」,他的記性好的驚人。我們跟隨他調查村裡的界線、農田戶籍時,他清楚指出每塊田地的主人;對村子房屋興建年份知道甚詳;瞭解各戶村民的家庭、經濟情況。後來,我才知道陽桂生村長以前是替村子做「拖拉機」,意即利用交通工具幫忙村民運送農產品、肥料、建房材料等,所以他可以知道田地主人、房屋興建年代,但這無損我對他的敬佩,因如果他不是盡心服務鄉里,他其實老早就可以忘光這些事件。

3.魯家碑文

文中有提到魯家村的村入口有一面碑文牆,而我到要離開得當天早上,才仔細細讀魯家村口的兩個碑文,「一溪碧水一溪山,擁翠桃江蕩細瀾;四壁雲峰皆似畫,臨流惜來學荊關,」以及「榕湖咫尺古城西,流水悠悠景色迷,一壩有聲誰入夢,千桃無語自成溪;劉郎妙句樓中品,崔子情詩戶外題,人面不知何處去,殘紅猶護草萋萋。」雖然這些詩並不是出於魯家人之手,但卻能讓我想像這裡曾經耕讀為生的歷史。


(四) 食在桂林

1.上街自助早餐

每天早上我們桂林小組總會到市集裡面尋找好吃的早餐。而這邊地方小吃的最大特色就是便宜又好吃。通常用台幣五元以內就可以填飽你的肚子,同時滿足你的心。像是河南大餅、桂林米粉、芝麻糊等等都是讓我們念念不忘的美食。但你可知真的桂林人早上是吃什麼呢?是來一碗桂林米粉!桂林米粉的作法相當簡單,老闆會先把所有配料先準備好,將豆角、花生、蔥花、肉片放在米粉上,再配上獨家的醬料。如此簡單的吃法卻讓桂林人為之風靡。

2.農家樂的農村菜

通常我們的正餐都是一桌的菜,尤其是到魯家村的時候,當地最著名的就是農家樂餐廳,所以一桌的菜是免不了的。每一餐通常會有一鍋的雞肉,配上幾道青菜。這裡的口味偏辣,如果沒有事先告知老闆少放點辣,可能會吃到嘴巴噴火。

在魯家村工作的日子裡,吃過一家又一家的農家樂餐館,一天終於到了桃花江上的船屋吃飯,陳老師點了幾道從沒吃過的菜,服務生端苦瓜悶鴨肉上來的時候,陳老師冷靜的說:「我們沒叫這菜,我們不吃鴨」,後來確認菜單之後才知道是點菜的時候沒看清楚是鴨肉,這盤菜被留了下來,過了不久,服務生端上一盤擺滿黑色捲曲小魚的菜,陳老師再次冷靜的說:「我們沒點這道菜」,過了幾秒,她認出這盤菜是野生黃鱔之後整個驚嚇,大笑了一陣子,劉老師好說歹說叫她吃一條看看,陳老師連筷子都不敢動一下。

3.杯酒釋誠意

到桂林的頭一天就見識了中國的酒文化,可為飲酒之意不在酒阿!當晚我們和中規院的一起吃飯,就喝掉了兩瓶桂林著名的「三花酒」,喝到有人都昏了才問服務員酒有多烈,服務員輕描淡寫地說:「五十!」
最可怕的還是七月六日晚上和一群來自開發局的長官吃飯,各個官腔官調,我們那桌是六個我們的人和中規院的小朱,剩下三個全是官方那裡的人。三位官方人物一來就要服務員趕快送酒杯上來,其中有一位名叫小湯,他左手一直握著一瓶三花酒不放,好不容易等酒杯送來後,他們很急切地幫大家斟酒,接著整頓飯就是一直在喝酒敬酒,並且用盡各種名義及理由相敬。.

那位小湯相當厲害,每次都是主動出擊,喝完後會偷偷喝口茶,然後氣定神閒得物色下一個乾杯對像,而每次跟人喝時也會盯著對方觀察反應,像是他跟我喝時先等我確定要喝了自己才喝,然後補說一句:「小廖能喝!」似乎是種激將法。

4.桂林台灣味

在桂林待久了會發現這邊台商不少,不少地方即可看出端倪。七月二日晚上我們到正陽步行街吃飯,飯錢老師先讓我們在附近逛逛。正陽路步行街根本可說是桂林的西門町,商家林立好熱鬧,我們在裡面晃來晃去,竟發現許多台灣熟識的小吃,像是雞排、真珠奶茶、紅豆餅等。

有一家直接在招牌上寫著:「台灣阿部茶店」,我靠近一看才發現旁邊還寫著「台灣台中」,於是就跟老闆娘攀談起來,得知老闆娘是桂林人,老闆是台中人,住在漢口路一代,過去在台中開「阿水茶店」四、五年,後來店家換老闆後就回到桂林來賣,在這裡他很講究台灣味,不僅食材來自台灣,連杯子都從台灣運過去的,難怪一杯要價五塊錢,換算起來跟台灣價錢差不多了。



(五) 遊走在魯家村外

1.象山健行

七月五日一早我和阿涂一路往漓江走,目標象山公園。象山就位於桃花江出漓江河口,是座「標準桂林式」山峰,屬於石灰岩地質,象山伸出漓江的前端被水侵蝕出個水月洞,貌似垂鼻子的大象而得名。象山本身有點像台北四獸山的登山健行區,但是其階梯相當陡峭,一格少說25公分高,令人邊爬邊有趕進度的錯覺,不一會兒就登到象頭頂,上頭除了可以觀覽一點桃花江、漓江風景外,還有一座明代建的普賢塔,青磚八角型,形狀像個燒磚窯,但也就只有這些了。要觀象山,只在象山腳下的豈不就盲人摸象,我們要往公園外頭走,過了文昌橋到江的另一頭,才能觀賞到真正的「象」山。


2.蘆笛岩洞現場脫口秀

桂林號稱四大特色有:山明、水秀、洞奇、石美,七月五日乃既定閒暇日,當然得把握時機,雖非盡覽,但也將四景納入眼中。下午我們前往著名景點--蘆笛岩洞。蘆笛岩洞就是石灰岩地質形成的鐘乳岩洞,洞內其型怪狀的石筍、石乳、石柱、石幔、石花,被譽為「大自然的藝術之宮」,1962年級對外開放參觀。我們花了一個小時走完,覺得非常值得。

感到值得的除了洞本身的奇異外,還有那「超級專業」的導遊,在這本來就已經是個充滿神奇的洞穴,又被她描述得活靈活現。在一進時她就說:「接下來請以豐富想像力遊覽蘆笛岩」,從此他的解說就真的充滿想像力,這裡有隻獅子、一隻猴子、一隻金魚,那邊一顆苦瓜、西瓜、佛手瓜,每個景還都取了一個富有文藝氣息的名字,像是獅岭朝霞、紅羅寶帳、塔松傲雪、窗外雲山、錦繡田園、雙獅送客等。
   
其中水晶宮最為精彩,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形容,彷彿是把桂林山水搬進鐘乳岩洞般,鐘乳山在浮水也映出了鐘乳到影,如同導遊說的蘆笛是「美在鐘乳洞,奇在倒影中」。這裡也是1983第一部《西遊記》拍攝孫悟空向龍王要金箍棒時的取景點,感覺把這當作海龍王的水晶宮,實在恰當不過了,我們六個人忍不住拍了一張收費大合照。


整個過程中,導遊講話的語音標準到像是放錄音帶,內容卻非常幽默,並自然而然地引領遊客前進,比方說:「瞧,各位要是渴了的話,下邊還有一顆大西瓜,可惜這都只能看,不能吃,」或是:「這動物都是因為被蘆笛的聲音吸引出來的,要是各位不想也被吸引在這成了石人,那就繼續跟我走吧!」最經典得還是:「各位,您剛剛是否有被岩洞中的水滴滴到呢?有的話請趕快撥掉,不然會長出鐘乳石!」最後快到出口前她還為大家獻唱一曲劉三姐的歌,相當優美好聽:「心想唱歌就唱歌勒,心想打魚就下河,你拿竹篙我拿網勒,隨你撐到哪條河勒!」從蘆笛岩回來後,導遊的歌聲仍不絕於耳,於是阿涂跟我就上網找到原歌詞,有趣的是阿涂唱起來反而好笑許多。

3.桂林城市的月光

七月五日晚上既定行程是搭遊船遊兩江四湖,這是桂林院在1999-2002年做的總體規劃,要把桂林市推向全世界,於是把市內的兩江(桃花江、漓江)四湖(杉湖、榕湖、桂湖、木龍湖)串起來,然後仿製世界各國有名的橋型,新建了十三座橋。一路上聽導遊在講,就好比收聽世界最有名的橋錄一般。

遊湖花了一個小時,回程路上我們五個人說說笑笑,想要好好把握閒暇日最後的片刻,在陽橋上遇到一外拉小提琴的表演者,正拉著許美靜的「城市的月光」,琴聲悠揚漫佈在整條橋上,渲染了四周的城市人,而正當我們沉醉在那聲樂中時,他突然停下來,右手緩緩指向天邊,輕聲說:「月亮也露臉了。」

是呀!好些日子沒看過桂林的月亮了,天氣開始轉晴,大水逐漸退去,隔天起我們又要回到魯家村,開始我們第二週的工作了。


4.搶拍的生意

桂林是個觀光的城市,無論是公園、岩洞裡,還是竹筏漂流都有照相點,提供遊客照相服務,七星山公園裡兩隻孔雀被綁在椅子上供遊客拍照,遇龍河漂流時,攝影師主動在各個照相點替遊客留影,船夫把遊客載到沖洗相片的地方,人就溜到一旁休息,最後留下了這張笑開懷的遇龍河漂流留影。反正,哪裡有遊客哪裡就有拍照生意可做。

那天從蘆荻岩洞參觀出來,就立刻被一群賣小笛子、明信片的婦人包圍,一路追趕著我們,從3套明信片10元一路喊價到了5套10元,連我們都為他們捏把冷汗,心想這樣賣有賺到錢嗎?一旁,蓄勢待發的總圖聽到婦人喊出5套10元的價碼時,立刻掏出錢包買了一份。

不過也是有我們送自己上門的時候。七月十三日,我們住在龍勝山寨裡,清晨窗外雞鳴不斷,上山去看當地著名的景點「七星伴月」,吳師傅特別交代我們要在天亮以前上山,好不容易到了山頂,一群人在梯田前面猜來猜去哪個是星、哪個是月,小古說她覺得月指的是天上的月,後來問了店家,才知道星跟月都是梯田的頂處,月是一個水池,其餘的星都有種植作物。吃過早餐,走出寨子,兩位老師殺紅了眼拼命買東西,攤販一直叫劉老師「阿叔,這個項鍊可以買給媳婦,阿叔,這個手環可以買給女兒」最後阿叔不負眾望買了一堆飾品,攤販還開心的送他一大袋辣椒、辣椒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